政协开幕会上,南京市委书记提出共绘“四幅画卷”
1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发表了题为《牢记总书记谆谆嘱托 共绘现代化壮美画卷》的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韩立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出席。市政协主席刘以安代表政协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市委副书记沈文祖出席。
1月11日上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历史罕见的疫情冲击、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全市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激扬斗争精神、携手共克时艰,全面小康取得重大决定性成就,交出了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的温暖答卷,书写了“强富美高”新南京建设的精彩篇章。
特别是在大战大考面前,南京闻令而动、不畏艰险,做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生动诠释了伟大抗疫精神、印证了巨大制度优势;南京勇往直前、创新创造,地区生产总值逆势增长,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全面展现了高质量发展韧性、坚定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意志。
顾树荣 摄
在这极不平凡的一年,市政协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贡献了独特的政协力量。
统计显示,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专门委员会,共提出提案813件,经审查,立案694件。经过承办单位认真办理,一大批提案中的善言良策转化为推动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务实举措。
今后五年乃至十五年
我们将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阔步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奋力绘就迈步从头越的现代化壮美画卷
01
描绘勇攀科技产业
高峰的创新画卷
我们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切资源优先向创新配置,一切力量优先向创新聚合,一切政策优先向创新倾斜,加快形成以创新为第一动力的增长方式。
顾树荣 摄
▶要打造最具内涵的创新载体。推动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加速崛起,实现高新园区、城市硅巷提质增效,加快大学创新港、科创大走廊建设步伐,让载体平台布局融入城市空间肌理,让整座城市处处散发创新的味道,全力打造新技术的策源地、新经济的发轫地和新产品的创造地。
褚旭峰 摄
▶要营造最具效率的创新生态。把制度创新贯穿全面创新,聚力形成全面领先的创新环境,推动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顺畅流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努力实现更多基础研发成果、重大技术突破,奋力抢占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要培育最具韧性的创新产业。聚焦“十四五”高企超2万家目标,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世界级产业集群,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把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
▶要集聚最具情怀的创新人才。持续优化完善人才政策,深入实施紫金英才计划、打响“海智湾”品牌,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为海内外一切有志于创新创业者提供展示才华、放飞梦想的广阔舞台,努力让闪光的创意、优秀的作品、领先的科技持续绽放。
位于建邺区的全市首家“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02
描绘两个循环相互
促进的活力画卷
南京要充分发挥区位、创新、产业、枢纽等特色优势,抢抓发展机遇、释放发展活力,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
张健 摄
▶要在扩大内需上积极作为。紧盯供给和需求两端、消费和投资两翼,在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持续投入,坚定不移扩消费、强投资、优供给,促进消费与投资协调互动、供给与需求动态平衡,增强“南京市场”“南京制造”“南京服务”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把南京的区位优势转化为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市场优势,把南京的内需潜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要在对外开放上坚定不移。积极构建安全畅通的开放通道,树立国际视野、对标国际要求、体现国际水准,以制度性改革推动制度型开放,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使南京成为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世界走进中国的重要桥梁。
▶要在深化改革上勇于突破。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深化改革一体推进,更大力度解放思想,增强改革探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大“放管服”、要素市场化配置等重点领域改革力度,打造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更便捷的企业营商环境、更自由的产业创新环境。
方飞 摄
03
描绘人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生态画卷
我们不仅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要创造更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长江南京段。南京市绿化园林局提供
▶要走好绿色低碳的发展新路。落实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绿色考核和责任追究、环境执法监管等制度,加快建立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减污降碳协同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在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进程中涌动更为澎湃的绿色发展动能。
▶要完善生态优先的空间布局。把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推进紫金山—玄武湖城市中心公园等建设,补足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牢牢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继续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深化污染防治、推进产业转型、实施十年禁渔,一体推进生态修复、风貌保护、文脉延续、品质提升。
长江南京段。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要涵养尊崇自然的生态文化。紧密结合特大城市社会生态伦理、生态道德和生态审美特点,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的生活方式,形成垃圾分类新时尚,引领生态文明新风尚,真正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根植在意识中、落实到实践中,使之成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04
描绘推动人民共同
富裕的幸福画卷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年接着一年干、一棒接着一棒跑,努力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方飞 摄
▶要坚持“人民城市”的前进方向。围绕建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幸福人生,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深入实施健康南京行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新老南京人同享人生出彩的机会。
▶要推动“协调发展”的更大跨越。发挥“一核三极”的牵引拉动作用,特别是江北新区要聚力打造“两城一中心”、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新主城,紫东地区要聚力打造核心区“数字之城”、高水准建设紫东科创大走廊,河西新城要聚力打造我国东部重要金融中心、促进高水平产城融合发展,南部片区要聚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快成为新的重要增长极。要协同推进老城更新、建设新城新区、帮扶薄弱地区、加快乡村振兴,大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深化“共建共享”的治理探索。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管理服务机制,坚持科技赋能、智慧治理,全面推动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创新,大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发展水平。聚焦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目标,健全党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深入探索彰显制度优势、富有南京内涵的特大城市治理路径。
紫东地区核心区自南向北鸟瞰图。图片来源: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
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下
奋力走好现代化的每一步
绘好新画卷的每一笔
▼
要有守牢底线的自警
把坚持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贯穿工作始终,时刻绷紧常态化疫情防控这根弦,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同时要全力防范化解生产安全、金融安全、社会稳定等各方面的风险,为开好局起好步营造良好环境。
要有创新实干的自觉
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提升政治意识、担当精神和专业化能力,更多采取创新性办法、创造性举措,在现代化赛道上增创特色优势、赢得竞争主动、走在发展前列。
要有无惧挑战的自信
进一步发扬自我革命、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拿出应对挑战的智慧、砥砺克难奋进的意志,敢打胜仗、能战能胜,在科学应对变化变局中育先机、开新局。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新征程呼唤新奋斗
不负殷切期待、扛起责任担当
奋力开辟“强富美高”新南京的崭新境界
创造现代化建设的更大奇迹
推荐阅读: